安徽商之都19周年司庆系列报道
同气连枝 一脉相承
安徽商之都合作伙伴、员工共同见证19载辉煌历程
12月28日,以“安徽第一商业品牌”享誉业界的安徽商之都将迎来19周年华诞。19年前的今天,在合肥现代商业的发源地四牌楼,一个近3万平米的全新概念的商场开门纳客,从而拉开了安徽商业高速发展的序幕,也为安徽商界播下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19年弹指一挥间,光阴似水,心随乐动,梦牵江淮大地,情系徽商故里。19年注定与希望同行,必然与梦想同在。
员工是企业的根基,优秀员工更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供应商是企业经营的源头,丰富的货品就是经营业绩的保障。19载风雨同行,安徽商之都的辉煌发展离不开一群心怀激情与梦想的商之都人和商之都合伙人。他们中间有长期驻守一线的外派员工、有19年伴随企业成长的创业者,也有商之都顺应时代变革的见证者。这里来听听两位商之都“伙伴” 和五位商之都员工的心声,看看富有激情勇于拼搏的他们,如何与商之都的前行一脉相承。
1.徐云 安徽上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合作之外胜似伙伴
作为商之都的供应商之一,安徽上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云认为,两家公司除了合作,还有着胜似伙伴的关系。
“尽管多年来商海变化莫测,但商之都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供应商摆在与顾客相同的地位,对供应商的细微服务持续不断完善。”徐云还清晰地记得,商之都领导曾就发展合作问题,多次亲自上门拜访他。
徐云的公司经营朗姿、玛丝菲尔、艾维、OTT等多个国内一线女装品牌,公司成立之初便与商之都合作,一路走来有十多年了。“商之都在营销方式、市场定位等方面的理念与我们不谋而合,其在百货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使得我们投入商场的四个品牌多年来保持着总体逐年上升的趋势。”
2.李波 雅戈尔服饰安徽分公司经理
携手前行创共赢
安徽商之都1995年12月28日开业,雅戈尔同期进驻。宁波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经理李波用一组数据展示了这些年的发展:从营业面积不到60平方、首年销售额只有100万元,到2000年面积扩大到80平方、年销售额成功突破300万元,再到如今,雅戈尔专厅在商之都营业面积已扩容至130平方,年销售突破千万元大关。
“商之都开到哪里,雅戈尔的店铺就开到哪里。”李波说,这早就成为雅戈尔商业渠道拓展的主要策略之一,而且在安徽,雅戈尔和商之都鱼水相依、合作共赢,已经堪称业界商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如今传统商业面临电子商务的冲击,但商之都有着优质客群、良好的商业环境与强大的运营能力,我们的年业绩依然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在李波看来,作为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除了商之都集团对雅戈尔品牌的大力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外,相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也为双方的共赢奠定重要基础。
3.许研 宣城商厦总经理
青春献给商之都
许研与商之都的渊源要从19年前开始,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他接受了学校定向委派,报名成为了首批商之都员工,成为一名普通的柜台售货员。“商之都开业没多久便得到了合肥市民的认可,迅速成为合肥商场和真货的代名词。”作为商之都的一份子,许研颇感自豪。
卖过童车、自行车、玩具、童装等,许研渐渐从营业员成为柜组长、部门负责人。2004年10月,受公司委派,许研与同事一同前往霍邱,筹划霍邱商之都的成立。2013年,他受到公司重用,被提拔为霍邱商之都总经理,并于今年4月调至宣城,继续为自己生命中的第三家商之都门店奉献青春。19年的工作生涯,10年的外派经历,当年外派时是个豪气冲天的小伙子,10年里,小伙子历经恋爱、成家以及初为人父,多年的外派工作,在一个个压力中学会坚持,磨练了意志,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对于家人,我是深深的歉意;对于商之都,我更多的是感恩,要用敬业来做回报。”
“我用青春回报了商之都,我热爱的商之都也陪伴我一路走过青涩,走向成熟。”许研见证了商之都从普通的商场,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型商场。他说,自己的每一步都是与商之都相伴而行的,“商之都”三个字已深深融入自己的生命。
4.王正 池州购物中心总经理、陈航 淮南商厦总经理
与商之都发展一同脉动
王正与商之都“并肩作战”整整10年之久了,他说自己在这十年间见证了商之都的不断崛起。
王正是个老合肥人,年幼时的他时常趴在家中的窗台上,望着一墙之隔的商之都总店建设时热火朝天的工地。王正说,从大楼建成的那一刻起,“商之都”三个字便深深烙在了自己的心中。而后,他常与父母来到这座大商场购物,当时他心中的商之都就是“高大上”的典范。
2003年大学毕业后,王正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毕业后的第二年,便机缘巧合地进入了商之都工作。从一个曾经的顾客,成为了其中一员,充满激情的他努力工作,经历部门调整、升迁。2010年他去了巢湖商之都,2012年又来到了全新的池州商之都。
“顾客、员工、门店负责人”的角色转变,让他感慨颇多:商之都从当年的“购物是享受,穿在商之都”的倡导者,华丽转身为“吃喝玩乐购,休闲商之都”的代言人,但始终不变的是那份情感,是那种始终为消费者全心服务的热情。
与王正一同在商之都感受到青春脉动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都已是商之都各门店的负责人,抑或是公司的中坚力量。
39岁的陈航,也是19年前从学校毕业进入商之都。“我们同批的这一拨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从当时的营业员做起,这19年来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跟随商之都一同脉动。”
有着对工作的热情和执着,陈航表现优异,逐渐被提拔为组长、楼层经理,而且成为部门业务一把手。“来淮南之前,先后在商之都总部采配中心、滁州商厦担任负责人。”陈航说,随着职业身份的渐渐上升,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还要有能力管理好下属,处理好商厦外围关系,在同质化商业竞争中完成既定业绩目标。”
安徽商之都淮南商厦是淮南排名靠前的精品百货店,以中高端消费人员为主。“淮南与合肥距离很近,很多高端客户直接到合肥购物。”陈航说,这就需要他们更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做好自己的营销策略。
5.屈龙 国生电器新华店店长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作为安徽本土著名的家电卖场,国生电器新华店店长屈龙认为,“商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和它的影响力,是国生电器背后最强大的支撑。
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屈龙通过校招进入了当时的“安徽五金交电化工公司”。2004年企业改制更名,“国生电器”第一次出现在了他的履历中。直到彼时,国生电器真正成为了一家独立的家电流通品牌,并在商之都与徽商集团的大力扶持下,几年间一跃成为省内知名家电批发与零售的大型连锁品牌。
年轻的屈龙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慢慢从一名柜组长跻身领导层,在省内其他多店驻外锻炼多年后,又回到合肥肩负起了国生新华店的重任。
“国生电器之所以在省内深得老百姓的信任,与商之都是密不可分的。”他说,很多老百姓来购物时,都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国生,就是冲着“商之都”这个品牌而来的,是他们心目中商场的典范。
6.杨莹 红府超市红星路店长
19年的坚持赢得尊重
杨莹也是1995年从商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商之都工作的,“当时刚毕业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就从最简单的员工做起,没想到一干就是19年。”
对过去的经历,杨莹记忆犹新,从营业员到记账员之后,在2003年轮流调动去了食品商场,2005年回到商之都宿州路店做值班店长,2007年开始在总部做采购主管,2012年起就在红星路红府超市担任店长。
“当初同一批来的同学们,一部分已经离开,而且我自己带过一批批新人,有些新人也慢慢离开,但我坚持下来了。”杨莹对于自己的坚持和未来充满信心,“红府超市是一家本土化的企业,贴近合肥老百姓,受到大家的欢迎,我相信顾客们看得到我们的诚意,看得到我们的品质,我们的明天也会发展更好。”
7.夏莉琼 商之都合肥旗舰店收银员
笑迎顾客 乐趣自己
“可能很多人觉得收银员工作枯燥重复,但我在平淡无奇中找到了快乐。”1995年进入商之都旗舰店工作的夏莉琼已经是名资深员工,多年服务行业的经历让她养成了对顾客、对家人、对朋友始终保持微笑的习惯。“微笑着对待顾客,顾客满意,自己心情也会由此更加轻松,老顾客甚至成了老朋友。”
夏莉琼当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商之都成为一名营业员,2年后转到收银组,直至成为收银组组长,一直奋战在商之都一线。如今的她,收银技术娴熟,在省内、国内的同行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商场一线工作多年,夏莉琼也从顾客们购物的变化,看到了商场与时代的进步。“10多年前,很多人都是等过年过节再来商城购物,一家老小里里外外买一通,商场的收银台前排着长队,年货打迟了可能就买不到称心的了”,现在,商品货源足,商场经常开展双休日、季节性的大促,顾客随时可以淘到如意的宝贝。对于2008年商之都首次“零利风暴”活动记忆尤新,每一个专柜前都挤满了“血拼”的顾客,从下午一点半接班收银,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营业款大约120万元,也是她单班收银量最大的一次。回想那一天,夏莉琼说,“因为过去大部分是用现金购物,真是‘数钱数到手软’,而现在,更多的顾客选择银行卡消费,顾客便利了,我们的收银速度也大幅加快,”
19年风雨路,19载徽商情,他们用青春、汗水、信念和相伴相守成就了一代人的梦想、铸就了商之都的辉煌,这是属于全体合作伙伴和商之都人的无上荣光,这份光荣和梦想更将激励商之都紧跟时代脉搏蒸蒸日上…… (文章来源: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