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韵古迹
——寿县古城墙
阳光明媚、温度适宜。借着孩子放假,我和老公特意调休1天,一家三口去梦寐以久的——寿县古城墙去看看,一睹古城墙的威武。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城墙脚下,看见饱经沧桑的城墙,曾经电视上放的那些刀光剑影、炮火连天、狼烟四起的景象,一幕幕又回放在眼前。寿县古城墙虽比不上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比不上桂林山水风景如画,但其中风景也是十分迷人。寿县古城墙座落于八公山之阳、淮淝之滨。历史上这里是中原通往江南的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寿县的古城墙是中国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之一,其周长7147米,高8米有余,底宽20余米,顶宽10米之多,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呈方形,她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智慧与高超的建筑技艺。城墙一共有四个大门,东门为宾阳、南门为通淝、西门为定湖、北门为靖淮。各门均有瓮城,且依然完整保存,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门与瓮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均为南向出。这种门向的不同设置兼有军事防御和防洪双重功能。城墙顶上南门与东门之间,有独立构筑的高台也就是烽火台,古时人们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
寿县文化灿烂,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在城门洞的墙壁和石墩上有不同成度的雕刻着古老的壁画和文字,而每一幅壁画都有一个典故。传说中的“门里人”在是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国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即现今寿县。黄歇为相期间,施仁政,重农商,政绩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赖。但考烈王没有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已成问题,春申君黄歇为此也日夜操心,但无结果。此时,黄歇门下有一个叫李园的舍人,为了巴结主人,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李氏颇有几分姿色,又能说会道,得到黄歇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李园是赵国人,是个奸诈阴险,狡猾狠毒的小人,他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里,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思索,春申君还是同意了。李氏献给考烈王后,不久果真生了一个男孩,楚王十分高兴,宣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李园阴谋得逞,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这时黄歇的一个门客私下对他说:“李园是奸诈小人,我看他收养了许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黄歇自信李园待他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今城通淝南门内),等黄歇吊丧经过时,将他杀害了。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其中“留犊情深”、“人心不足蛇吞象”、“当面锣对面鼓”等美好的传说,伴随各城流传至今。不但如此,寿县古城也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更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同时,寿县的文物众多,精妙绝伦,见证历史,故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城外东南为濠,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约8米宽的护城石堤。寿西湖畔两岸的垂柳,苍翠欲滴,枝叶茂盛,轻柔地漂浮在湖面上,轻风徐来,柳影摇曳,临风起舞,湖面泛起一道道波澜;湖畔一旁林荫小径,左右两旁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无名小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夹杂在绿茵茵的草丛中,仿佛在热烈欢迎游客的到来。清新的芳香飘荡起来,让人着实的陶醉在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之中,不忍离去!
返程的路上深思:一方造就垂青的土地,一座源远流长的城市。古城墙为寿县添上了多彩的一笔,她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创造出的奇迹,任凭岁月摧残,还是无法磨灭它的璀璨与美丽。